产业规划指南

COLUMN NAME

《东流河村扶贫产业规划》

更新时间:2017-06-06 14:06:52

规划编制说明

本规划是在县扶贫办和镇扶贫开发规划组的指导下,在磨子潭镇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东流河村规划小组和村民代表经过反复民主协商和讨论形成的,本规划将上报镇政府,并上报县扶贫办,经审查通过后付诸实施。

本规划的编制是村民直接参与分析和决策,是一个反映民意,符合实际的规划,是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的以村为基础,扶贫到村到户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

此规划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规划,要随着贫困村发展的状况、市场的变化以及贫困群体意愿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

目 录

第一部分 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第二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项目体系

第四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支持体系

第五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资金预算

第六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一览表

第七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体系

第八部分 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监测体系

一、东流河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我村位于磨子潭镇东南部磨子潭水库上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是偏僻山区、库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全村26个村民组,596户,2244人,其中男女劳动力1255人,贫困户106户,406人,占全村总人口18.1%,绝对贫困户31户116人,占全村人口的5.2%,耕地面积1478亩,人均0.66亩,山场面积22064亩,现有外出务工人员755人,外出劳务收入占全村人均收入的50%,茶叶、毛竹、板栗、中药材和网箱养鱼、家庭养殖为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被列为全县贫困村之一。

经济发展滞缓,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但形不成规模气候,脱贫致富仍需加大努力。人均家禽饲养量不足10只,生猪户均不足0.3头,打工收入,人均400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

由于该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的开通仅限村委会周边的几个村民组,交通晴天尚可,下雨难以通行,运输费用昂贵,水利设施缺乏,几个村民组的堰坝已年久失修,几口当家塘也不能蓄水,设施不配套,抗旱形同虚设,大部分水田,靠天供给,收成极不稳定,甚至人畜用水也得不到保障。

该村26个村民组位置居住较偏,且经济落后,初级中学及高中设置较远,加之生活困难,少数学生小学毕业后面临辍学,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继续求学,造成整体文化素质低,产业化缓慢,就外出打工来说,也大多靠出卖苦力,收入低。

根据上述情况,就东流河村在2008年-2010年期间,如何发展生产,摆脱贫困,镇扶贫协会

,会同村扶贫规划小组,分析了现状,规划了未来。

二、东流河村扶贫开发指导思想与具体目标

为摆脱贫困,规划组确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东流河村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国家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村情,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扶贫措施,改变面貌,2008年-2010年期间内,使村貌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按照中央新的扶贫攻坚战略“项目到村、措施到户”的原则,充分尊重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和意愿,做到农户参与式的“扶真贫”、“真扶贫”的方式,将扶贫措施统一落实到户,根据我村的贫困现状及对未来脱贫目标的分析,经过镇扶贫协会及村扶贫规划组共同探讨规划,确定今后发展目标如下:

(一)长期发展目标

东流河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小集镇建设,形成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农户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资源和环境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发挥县、乡结合的边区优势,加大集镇建设,增加集镇人口,把东流河村建设成边区重镇,繁荣边区经济,使东流河村成为霍山县磨子潭镇一颗耀眼的明珠。

具体指标是:

2010年以后,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农户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五保户”、“低保户”生活稳定,居住条件改善,农户逐步实现小康,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开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二)规划期目标

东流河村贫困户解决温饱,基本脱贫,并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具体指标:

2008年底,在扶贫政策稳定的条件下,各级思想一致,资金扶持到位的前提下,力争做到:

1、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满足农户生活的基本要求。

2、贫困及特困人口生活稳定有保障。

3、居住条件改善,贫困户能住上砖混结构住房,大部分农户入住楼房。

4、义务教育和就医有保障。

5、人均纯收入由现在2100增加到3800元,贫困户和特困户基本脱贫,占总农户的比例不超过3%和5%。

(三)具体目标

为实现长期和规划期目标,我村在未来三年中实现具体目标如下:

1、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具体指标是:东流河村主干道和组主干道晴雨畅通;1200余亩水田旱涝保收;实现村庄200户自来水,农村进行改水改厕,提高有线电视、电话覆盖面,改善教学条件,消灭危房。

2、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位产量。

具体指标是:至2008年粮食单产由现在的3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增加产量,提高收入。

3、实施产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后劲,控制返贫。

具体指标

是:利用荒山、荒坡资源,栽桑打茶,栽毛竹,对现有板栗实行低产改造,产业化收入由目前人均150元提高到350元。

4、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具体指标是:养殖业收入由目前人均150元,提高到人均300元。

5、非农收入增加

具体指标是:非农收入由现在人均200元,增加到800元,外出打工人员提高技术含量。

三、东流河村扶贫开发规划的项目体系

村两委、村扶贫规划小组及村民代表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分析贫困原因及现状后,总结认为贫困直接原因是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粮食自给不足,长效经济作物少,养殖业零星形不成规模,非农收入少等方面,针对情况,大家认为要消除贫困,过上富裕生活在今后三年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增加农户收入。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组公路建设。

对进入村内的白金公路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7.5公里,村内到组的高皇岭、石门湾、钱家湾、胜利、梳妆台、倒挂山六条主干道,铺设路面15公里,保证晴雨通车,方便交通。

2、水利设施。

由于受“7.26”洪灾影响,多处水利设施被毁,为改变状况,实现旱涝保收,计划对团簸嘴水库进行清淤、扩容、加固。实现睛能抗旱,涝能防洪。

3、改水改厕工程

由于农村习惯,目前仍有农户饮河水、塘水,厕所不卫生,公害大,引发各种疾病,造成因病返贫,计划对小集镇兴修自来水,使自来水用户达200户,农村挖深井、建蓄水池五座、饮卫生水,对厕所改建为池化,卫生方便,使卫生环境大大改善,控制疾病流行。

4、改造校舍危房

现有校址东方红小学已成危房,计划新建5间砖混结构的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提高电视覆盖率。

目前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只开通小集镇,有线电视至今未开通,并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增加农民对信息的需求。

(二)增加农户收入措施

针对全村贫困状况的分析,认识到我村贫困原因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未发挥集镇优势,因此,我村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形成2-3项优势的支柱产业,每户要有1-2项增收项目。

1、提高养殖业收入。

我村有6个村民组位于磨水潭水库两边,依山傍水,据有独天得厚的养鱼条件,现有40户农户养鱼850箱,根据现有水面可增养500箱,发展养鱼20户,实现计划年产成鱼20吨,实现养殖业年收入人均得400元。

2、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后劲。

利用荒山、旱地栽毛竹,打茶,发展长效经济农业,以基地带农户同步发展,三年可同步发展户均栽培10亩毛竹,基地东方红500亩,落宝潭300亩,三年内全村可发展毛竹2300亩,年

增收92.4万元,人均增收379元。

四、东流河村扶贫开发规划的支持体系

东流河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加快脱贫步伐,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发展资金的缺乏,需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外部力量的授助,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希望得到财政资金,以工代赈和一些项目资金的支持;在创收活动方面,我们需要扶贫资金、贫困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贴息贷款等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和种养业上,希望通过政府组织扶持,自主经营,滚动发展,另外还需请有关部门给予技术、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本规划的实施,将使我村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使贫困户脱贫,全村受益。

五、东流河村扶贫开发规划的资金预算

扶贫工作,在群众参与及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分类负责,一是基础设施,经测算,五项基础设施计需投资75万元,群众筹劳折21万元,外部投入54万元。二是发展生产创收上,种、养、加工业需投资109万元,自筹36.6万元,外部投入72.4万元。计划总投资184万元。

六、扶贫开发项目一览表

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参考多方面因素,确定我村逐年实施项目以及实施进度。(见附表一、表二)

七、东流河村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体系

村成立规划实施小组由村委会成员、镇驻村干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贫困农户代表约20人组成,按照扶贫项目进度确定,参照季节历逐年逐项加以落实,积极寻求协调外部支持,寻求引导农户广泛参与,规划实施小组要做到明确分工,具体负责,对项目的启动、实施和后续管理要做到有始有终,定期向全体村民公布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在实施过程中的变数,要充分征求贫困农户的意愿作适时的调整充实。

(一)建立村扶贫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

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核心,由各村小组代表组成扶贫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按照所要实施的项目在各村小组组建村民互助小组,建立起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村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我村村民进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将按照总体负责、监测统计、服务培训等功能进行分工。

村民代表会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予以完善,充分发挥他们在村组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参与村规划的讨论、决策、监督规划的实施。

(二)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

按照县扶贫办批复的项目内容和规划要求,邀请镇有关技术人员帮助村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对各个项目的实施进行详细的研究,制订详细的项目实

施计划,使项目能在最节省资源、资金、劳力的条件下得以实施。

(三)按照最贫困农户最优先的原则将项目落实到农户

村扶贫规划领导小组将根据规划的要求以及规划期各类农户参与项目的意向和要求,本着最贫困农户最优先的原则,将项目落实到农户,项目落实后,要与户签署项目执行协议,并同时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用于保障项目资金分配的公平。监督小组有权向县扶贫办反映任何在项目资金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以确保扶贫开发的资源流向贫困群体。

八、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监测体系

监督与评估是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是确保扶贫到户的关键,通过农户参与的监测与评估,才能确保扶贫发展不偏离为贫困人口服务的方向:

1、成立村规划监督小组:由村干部、各类农户代表组成。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组织全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按照有关规划内容,制订详实的公开内容、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验收标准等各项软件内容,以便操作。

(四)规范财务管理

产业发展各项开支实行回补报账制。强化核桃药材产业的项目、资金、物资管理,严格落实“三制”,即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公示制、回补报账制,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五)严把质量关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产业发展,质量第一”,按照发展核桃药材产业的质量标准和规划要求,严把各项工作质量关。每一个村小组都要明确责任人,强化对建设质量的管理;建设过程中,抽调村里的技术能手深入村小组,加强技术指导,确保质量。

(六)发挥先建村小组对后建村小组的示范作用

针对各村民小组发展现状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顺序,重视发挥先建村小组对后建村小组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用活资金,力求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核桃药材产业的规模化与效益化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以扩大劳务输出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积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同时,抓好科技培训,结合我村农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核桃、药材合作社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光盘等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和综合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培养核桃药材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普及村民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的水平。

2、确定监测指标:充分利用农户自己可以记录掌握的指标参数。

3、选取20%的农户随机抽样调查,监测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及项目进展效益成果。对重点项目选派村民代

表参加跟踪管理。

4、将监测情况定期向村两委及村扶贫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汇报,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以便于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果作出定性与定量分析。

建立农户和村级脱贫致富的监测体系的具体方法是:所有农户分类归档,农户监测每年进行一次,根据规划设计的表格,进行统计和汇总。监测表由农户自行填写、统计,监督人员负责汇总。(附表三、四)(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组织全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按照有关规划内容,制订详实的公开内容、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验收标准等各项软件内容,以便操作。

(四)规范财务管理

产业发展各项开支实行回补报账制。强化核桃药材产业的项目、资金、物资管理,严格落实“三制”,即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公示制、回补报账制,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五)严把质量关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产业发展,质量第一”,按照发展核桃药材产业的质量标准和规划要求,严把各项工作质量关。每一个村小组都要明确责任人,强化对建设质量的管理;建设过程中,抽调村里的技术能手深入村小组,加强技术指导,确保质量。

(六)发挥先建村小组对后建村小组的示范作用

针对各村民小组发展现状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顺序,重视发挥先建村小组对后建村小组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用活资金,力求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核桃药材产业的规模化与效益化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以扩大劳务输出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积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同时,抓好科技培训,结合我村农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核桃、药材合作社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光盘等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和综合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培养核桃药材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普及村民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的水平。

本文由可行性报告网(www.kexingxing.com.cn)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