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杨伟民:不以GDP论英雄 不过于在意短期经济增速起伏

更新时间:2018-03-26 08:44:21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在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降之后首次小幅回升。经过多年的调整,中国经济发生了多方面积极变化,也逐渐朝着高收入国家迈进。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 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韩正说,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结构优化加快步伐,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实现的途径;要把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作为制度保障;要把跨越现阶段和长期性两大关口作为努力的方向。
 
  何立峰强调,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新的更大的机遇,将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以GDP论英雄
 
  “过去的30年,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今后的30年我们也一定能够再创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奇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论坛上表示,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的新一轮经济转型,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而且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他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意味着在“数量缺口”问题基本解决后,要转向填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缺口”,更好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意味着在传统制造业陆续达到市场需求峰值后,要转向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意味着在生产要素供需条件变化后,要转向增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的“乘数效应”,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杨伟民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宏观指标的方面来看,就是增长、就业、价格、国际收支等等比较均衡,不是那种高速度、高失业、高物价以及进出口长期大规模失衡的发展。从供给体系来看,就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方式、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品牌力、影响力、核心的竞争力比较强。
 
  “要坚持质量高、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再以GDP论英雄,不过于在意短期经济增长速度的起伏。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供给体系的弹性,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体系。”杨伟民说。
 
  抓住8个关键条件
 
  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行长中尾武彦认为,中国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此外,这些新的技术以及企业家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产业创新集群。
 
  中尾武彦表示,虽然过去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中国面临着不平等增加和扩大的挑战;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还在努力摆脱贫困。
 
  因而,中尾武彦认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8个关键的条件,这8个条件事实上恰恰是依据中国发展的经验得出的。分别是:第一,投资基础设施。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投资。第三,宏观经济的管理。第四,开放的贸易环境。第五,良好治理,以及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第六,社会包容。第七,一个明确的未来的愿景。第八,政治的稳定、安全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王一鸣看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数超过4亿人,并且是全球消费市场最大的增量贡献者。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降至30%以下,达到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升级,将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成长性最强的市场,也将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王一鸣说。
 
  生态环境也是核心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各种实践案例表明,经济发展如果一开始就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将在结构、效率、效益等方面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升。在产业模式上可实现高循环,在资源利用上可实现高产出,在污染治理上可实现高效率,在生态产品上可实现高供给,在人民生活改善上可以实现高福祉,并且将为经济的持续繁荣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一些地方如果不重视环保,短期看似经济指标非常好,实际牺牲了人民健康的利益,最终在发展质量上欠了账。”赵英民说。
 
  过去五年,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22.7%,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赵英民指出,围绕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未来除了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还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