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汪涛:降准是政策的微调而非转向

更新时间:2018-04-19 09:04:34


     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将释放1.3万亿元流动性,其中银行将用9000亿元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今年3月底余额为4.9万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降准可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与银行需要支付利息的其他流动性管理方式相比(如MLF),降准对银行而言成本极低。例如目前1年期MLF的利率是3.3%。我们估算此次降准置换到期MLF(9000亿元)可以为银行节约290亿元的资金成本(年化)。这意味着商业给企业的借贷成本也有一定下降的空间(至少在边际上如此)。此外,央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准还将有助于缓和金融监管持续强化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支撑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从而部分抵消影子信贷疲弱对整体信贷的拖累。
 
  政策微调,并非转向;货币政策取向保持稳健中性不变
 
  央行重申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并且强调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到期的MLF。此外,央行还强调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央行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将流动性管理工具正常化,同时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事实上,央行此前已经进行了定向降准(今年1月生效),此次又再次降准,我们认为央行已经在逐渐做铺垫,目的是将存准率调整重新作为常规化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而非释放政策宽松的强烈信号)。
 
  另一方面,虽然3月工业生产、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等都有所走弱,但一季度GDP增速依然保持6.8%的稳健增长。因此,目前并不需要央行通过放松货币信贷政策来稳增长,不过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加剧。最近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市场大幅波动、情绪较为脆弱,也可能是此次降准的考虑因素之一。
 
  未来信贷增速可能放缓、央行上调流动性操作利率,但应不会调升基准利率
 
  去杠杆和防风险依然是2018年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因此除非经济增长面临大幅滑坡的压力,否则货币和信贷政策应不会明显放松。我们预计2018年整体信贷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剔除股票+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会从2017年的13.6%进一步放缓至12%左右,其中银行贷款保持稳健,而影子信贷继续走弱。央行有可能继续小幅上调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利率(逆回购、MLF、SLF等),时点可能选在美联储加息之后。鉴于我们预计今年CPI通胀压力有限,央行年内应不会加息。
 
  不过,媒体报告央行放松了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窗口指导(如大额存单的利率上限),这有助于缩窄银行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并淡化降准可能带来的宽松信号。最后,为了保证流动性环境平稳中性,随着央行逐渐增加降准工具的使用,央行可能会减少通过其他渠道(公开市场操作、MLF、SLF)投放流动性。市场可能将降准解读为正面的政策宽松信号,因此短期内市场利率可能有所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