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点

COLUMN NAME

进口食品贸易预警分析

更新时间:2019-01-10 09:09:02

第一节 倾销及反倾销预警分析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

反倾销,顾名思义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

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是一项恶性竞赛,参与双方均难逃损失。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美国2009年9月决定对中国轮胎出口商征收惩罚性关税后更为剧烈。2010年1月以来,美国相继裁定对中国产金属丝网托盘产品和电热毯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并对中国产钻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也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实行了反倾销措施。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继续对从美国、日本、韩国进口的苯酚实施反倾销措施,为期5年,此前,在2009年12月作出初步裁定,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正在倾销进口取向电工钢。

从以上信息可看出,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情况,对于进口食品行业来说虽然目前一切良好,但我们也应该警惕类似情况的发生。

第二节 贸易壁垒及技术壁垒分析

目前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壁垒主要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区别于传统贸易壁垒指的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新贸易壁垒的根本特征是:新贸易壁垒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

第三节 汇率变化对产品的影响分析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与主要市场贸易关系稳定性分析

1、中国与美国

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并连续多年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立足扩大内需,坚持市场开放,2009年美对华出口达到77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华贸易逆差大幅下降16%。应该承认,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已经尽力在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减少国民经济对出口业的依赖。通过一系列扩大内需和开放市场的措施。中美贸易间不平衡状态有切实改进。但美国经济不那么争气,美国企业在经历痛苦调整前还是寄望于本国保护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中国已成为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对于进口食品行业来说,贸易关系不如以前稳定。

2、中国与日本

几十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两国间存在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日间经济互补性的内涵正逐步发生着变化。

虽然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近几年来中日经贸的热度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方面: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程度在降低,但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对中国加上香港地区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美国的规模。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表明目前两国贸易还在升温。中日两国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二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在各国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显,而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却在迅速提高。

其次是投资方面。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应该说目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增长的根基还比较稳固。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日本对华投资的热度有所减弱。究其原因,一是日本政府和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风险,如结构性问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问题、城市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的问题及电力、水资源严重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本政府部门发布的意见会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东亚其他国家分散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走向。此外,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不仅是新兴市场,而且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成为日本政府向企业重点推荐的分散投资风险的候选地。三是日本国内经济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把一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海外投资项目转回到国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是政府资金合作方面。近年,中日两国政府资金合作明显减少。日本政府对其所提供的贷款项目审查更加严格,金额大幅缩减。与此相比,日本政府对越南、印度提供经济援助的资金已超过中国,并持续增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公开表示,中国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可以从日本的政府资金合作名单中毕业了。这使2005年以来中日政府资金合作温度骤降。目前,日本政府已基本决定于2008年停止提供政府贷款、无偿援助、技术合作等三大主干内容。所以,在政府资金合作领域中日关系趋冷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来,与欧盟等经贸伙伴相比,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有所放缓,政治关系的冷淡对两国经贸合作确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不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中日经贸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日两国如果能共同克服政治难题,充分发挥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未来中日经贸发展的前景较为广阔。

3、中国与英国

中国与英国是全面的伙伴关系。从政治关系来看,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各层次的政治磋商与对话加强。与此同时,两国在其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英论坛在江主席访英期间举行了首次会议。两国经贸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中英经贸合作不断拓展,贸易额逐年上升,1999年达7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英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1999年12月,英对华投资项目共计2545个,实际使用金额92亿美元,继续位居欧盟国家首位。双方在金融、保险、航空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两国在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趋活跃。

当前,中英双方正致力于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的领域,深化合作的内涵,以使中英全面合作不断向前发展,鉴于两国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于进口食品行业发展是利好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