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速超7%

更新时间:2018-05-21 08:52:57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至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粤港澳大湾区”。

 
  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近年来增速皆在7%以上,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其经济增长率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东京湾区的2.19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谓势不可挡,近日在由深圳高等金融学院等机构举办的《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上,诸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新时代、新经济、新金融”进行分享,探讨大湾区未来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表示,从上述数据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如果保持该增长速度,未来可能就超过英国体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他也表示,愿景是美好的,而挑战也是现实的,面对挑战需要大湾区消除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就此,刘遵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需打造大湾区试点的自由贸易区,让整个地区成为保税区,为货物物流提供保证。第二、为实现人员自由流通,要理清流通资格的标准,保证人员流通性。最后则是在大湾区11个城市中设立全国性协议以方便资金的转移,未来可借助区块链技术让资金流变得更为便捷。
 
  而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则强调,“在我们谈论湾区融合时不要忽视了差异化带来的新增长动力;应保持其优势特点,形成各自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
 
  相较世界上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二三四”的特点,即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巴曙松表示,“在此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更有价值的不是把香港和澳门变得跟深圳一样,而可能是怎么样发挥好香港澳门这些独特的关税、体制、国际联系的优势。”
 
  此外,从香港和大湾区的定位上来看,巴曙松认为大湾区未来可能是中国庞大而活跃的经济体与欧美发达经济体之间进行连接、转换的一个关键区域。最后他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在资本真正自由流动方面有所突破,可考虑从大湾区开始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跟实体经济的发展相比差距很大,未来有什么大的空间,我们从这个领域找到突破口,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动力”,巴曙松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姜洋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今后证监会将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要求,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强资本对外改革开放的创新,积极支持粤港澳三地资本市场共同繁荣发展,更好服务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