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读

COLUMN NAME

积极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

更新时间:2018-07-26 08:47:33

通过精准性减税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确保宏观调控政策实现预期目标,防止央行投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等不需鼓励发展的行业。

 
  近期,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受到市场广泛关注。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不管是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还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要目的都是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央行往市场投放5020亿MLF的基础上,金融系统更应该重视内部治理和监督管理,切实推动和监督投放的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防止再次进入房地产等市场,形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则应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与货币政策形成同向力量,共同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通过减税让利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进而实现更多的就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
 
  一是,将减税的着力点放在引导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上。营改增之后,由于金融行业难以取得进项税发票抵扣等因素,导致整个税收负担相对来说有所提升,影响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更多的金融企业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财政政策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振兴乡村战略、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借款利息收入出台免征增值税,或者对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税负超过一定比例(比如3%)实施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通过精准性减税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确保宏观调控政策实现预期目标,防止央行投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等不需鼓励发展的行业。
 
  二是,减税改革要兼顾地方政府利益。不管是增值税改革还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减税大多数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在当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等大背景下,减税改革如果让地方政府买单,对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防风险来说是不利因素。
 
  所以,减税改革应将着力点放在中央政府减税让利上。比如,降低燃油消费税的定额税率。因为燃油消费税目前全部为中央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由于燃油占到部分运输成本的40%-60%,所以降低燃油消费税的同时引导油价下调,对于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运输成本降低,可以降低企业和产品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体现。
 
  三是,降低劳动收入税负,激发劳动生产率。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这一改革聚焦企业创新发展推出的减税政策。但是推动创新发展,企业是市场主体,关键靠人才。因此,要给个人减税,特别是要给高科技从业者和依靠工资和劳动收入的高管等高收入者减税。
 
  所以,建议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并税率级次,降低45%的边际税率至30%左右。通过降低个税税负,在减少中高收入者避税行为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吸引高层次创新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将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