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读

COLUMN NAME

稳增长政策有后手 减税值得期待

更新时间:2018-10-12 08:52:36


       近期,宏观调控政策明显向稳增长倾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减税政策值得期待,年内料出台企业增值税率进一步下调政策,社保费率、企业所得税等也存在下调空间。

 
  专家建议研究降低社保费率
 
  多位专家认为,研究出台政策降低社保费率、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有助于企业稳定预期。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减税降费不仅要“真金白银”地降,最主要的是要发挥稳预期作用,即稳定企业和居民消费预期。针对当前宏观经济稳中有变的基本态势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中长期转型,优化减税政策出台方式,最好是有一揽子政策出台。
 
  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冯明认为,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推进结构性减税为企业降成本。出台整体性、一揽子减税方案,要以明确、一以贯之的政策目标为指导,体现坚定的政策意图才能发挥好稳预期作用。
 
  至于具体调整的税种,冯明建议,可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年内增值税16%和10%的两档税率可再下调1至2个百分点。未来还可以考虑调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此导致的减收可以通过提高利润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进行部分弥补。
 
  在张斌看来,当前比较迫切的应当是抓紧研究降低社保费率政策。调整社保费率的考虑因素包括,一是下调幅度应当与原来由于征管因素导致增收的部分相匹配;二是抓紧时间推进全国统筹,设立全国统一的资金池,至少基本养老进行全国统筹,改善整体财政收支,减少补贴;三是考虑到未来养老支出的压力,可以划转国资给社保来补缺口,而不是单纯依靠收费。此外,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应当注意解决短期和中长期矛盾。
 
  减税政策仍有后手
 
  今年以来,降准、促消费、科研费用抵扣、降低进口关税等措施陆续出台,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正在研究出台更大规模减税、更加明显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较年初的1.1万亿元扩大2000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周海晨表示,6月以来增值税三档变两档减税效果已开始显现,国内增值税当月税收收入从今年前5个月的双位数增长放缓至6-8月的个位数增长,其中8月增值税同比仅增2%,创过去1年来新低。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出《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的措施。从11月1日起将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预计,最快10月进一步减税政策可能出台,增值税可能从三档并至两档,将16%、10%合并成12%的概率最高。暂时保持三档税级,将16%档下调1-3个百分点的可能性次之。按照前者,减税规模将达3400亿元;按照后者,预计减税超过5000亿元。
 
  财政政策发力稳基建促消费
 
  “短期内要实现稳增长效应,还是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重点是基建投资,无论是财政政策资金的加速到位,还是央行降准之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把这部分流动性更多导入实体经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年内在现有框架内,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加快节奏,并且更多需要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比如最近几个月,财政政策要求地方债加快发行,因为购买地方债的是金融机构,对其流动性有一部分占用,此时央行降准可以解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使其在增加购买地方债的同时,依然有较为充裕的资金。
 
  在财政政策支持基建方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是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加快审批项目速度、精简程序等;二是融资方面,加快地方政府融资速度,包括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债之后地方政府有了一定财力,就可以推动项目落地。
 
  连平认为,从许多相关数据以及有些领域来看,基建投资仍然存在空间。从具体领域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群之间的轨道交通都有改善空间,很多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下管廊、排水设施等,如果以较高标准来衡量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今年基建增速较慢,未来要逐渐排除制约基建增长的不利因素,推动基建保持合理平稳增长。
 
  此外,连平补充,四季度的政策目标还有推动消费。现在已经出台相关举措,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系列引导举措,结合减税降费、个税调整,形成综合性效应推动消费增长。
 
  在促进消费方面,冯明认为,要通过增加供给等方式稳定住房价格,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居民“不敢消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