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点

COLUMN NAME

纾困运动将解民企危机 2019民企将迎更好发展环境

更新时间:2019-01-03 08:47:24


        自2018年10月开始爆发的那场民企危机以来,地方政府、金融系统、财政系统、司法系统,都相继开会并发布相关政策、细则,通力协助民企渡过难关。

 
  在这场纾困民企的运动中,如何进一步落实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关键。分析指出,落实的关键就是要搞清楚金融机构与企业在对接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曾表示,这一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特征和成因。融资难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变化,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的压力。而融资贵不是贵在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渠道,而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渠道,抬高了整个企业的债务成本。
 
  展望2019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的政策定调下,2019年民企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疏通融资机制
 
  这轮上市民企面临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危机的爆发,背后实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17年的3年间,国企融资规模还在持续上升,其平均值已经从7.15亿元上升到了22.54亿元,相反,民企的融资规模却从5.99亿元下降到了4.6亿元。如此大的融资资金倾斜也印证了民企融资存在的各种问题。
 
  尽管2018年以来,为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人民银行已经实施了四次定向降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净投放2.3万亿元流动性,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方式,提供了3000亿元流动性支持。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释放的流动性并未真正传导到实体经济。
 
  目前普遍认为的一个观点是,在货币政策传导上,第一层传导是顺畅的,也就是当央行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开展公开市场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下调公开市场与MLF利率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很快可以得到改善的,反之亦然;目前主要的症结在第二层,也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种流动性的改变是否会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
 
  为了进一步让资金流向更需要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例如2018年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同日,央行再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为了确保这些措施最终能落到实处,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部署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2018年12月1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特别明确地指出,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而其中指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
 
  更大规模的降本减负
 
  另一方面,降本减负也成为纾困民企的关键所在。
 
  自2018年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各省份纷纷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政策,都围绕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实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政策落实等角度给予民营企业支持。
 
  上海推出27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成为国内首个推出相应政策的省市,而河北、吉林各自给出40条发展举措,成为目前政策条数最多的省份。江苏省出台的28条措施则全部聚焦降本减负,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左右;而广东省则针对生产经营成本,明确“降费再加码”。除了将降低企业的用电用气成本外,企业用工情况发生变化的还可按规定依法申报社会保险费增减变化情况,并且广东2018年和2019年两年社保缴交标准不变。
 
  早在2018年10月7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曾表示,2018年减税降费力度预计超过1.3万亿元,超过年初确定的1.1万亿元的政策目标,“而且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2018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指出,对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纳税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并积极纳入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中,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比如,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主动向政府建议及帮助企业申请缓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