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7年我国有机硅市场 发展 分析
一、2007年我国有机硅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有机硅产品的研制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我国发展最早、目前最大的化工新材料品种之一。60年代有机硅产品开始工业化生产,1965年我国与日本水平相近,但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产量一直较低,应用范围也仅局限于军工配套。80年代初开始转向民用,经过“六五”安排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七五”安排了万吨级有机硅工业试验及推广应用,至“八五”期间的 行业 调整,形成“单体集中生产、产品加工适应分散”的格局,在合成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
现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所需要的基本有机硅品种我国都已有产品问世,硅橡胶、硅树脂、硅油和硅烷偶联剂、有机硅涂料、表面活性剂、匀泡剂以及二次加工品等均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国内研制开发的有机硅产品已在国防、军工、民用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有机硅单体合成技术经历了从搅拌床到流化床直接合成法,催化剂体系从氯化亚铜催化体系到铜催化体系的转变。目前,甲基氯硅烷的生产已普遍采用流化床工艺,生产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原料质量、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设备结构和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中二甲基二氯硅烷含量偏低,导致连续运转时间较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曾有20余家工厂从事甲基有机硅单体的研制和生产,当时国内单体产量仅为2000t/a左右,甲基氯硅烷合成多采用搅拌床及数台600mm硫化床,最大规模为百吨级。为了提高硅单体生产水平,国家科委、化工部组织了“六五”攻关,并决定在原化工部星火化工厂建设万吨级工业性实验装置。该装置于1991年试车,1995年通过验收,1997年正常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1998年甲基氯硅烷单体产量首次突破10kt,1999年又完成了扩产到20kt/a的技术改造并通过验收。
有机硅 行业 的技术壁垒主要在于单体生产,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技术含量高,投资大,进入壁垒高。单体生产水平直接体现整体有机硅工业水平。目前国外仅5 家企业具备有机硅单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且对技术严格保密。我国原来的一些生产企业包括江西星火化工厂、吉化电石厂、晨光化工 研究 院、北京化二、浙江新安化工厂、蚌埠有机硅化工厂、上海树脂厂、川天化有机硅分厂、济南石化四厂、通化第五化工厂、旅顺有机硅化工厂、江西星海精细化工厂等,受单体合成技术壁垒高等因素影响,其中许多企业逐渐被淘汰,到2000年,全国甲基单体生产厂仅有5家,合计生产能力5.86万t/a,总产量4.79万t,又经过几年淘汰,到2005年底为止,国内仅存3 家企业,其中吉林化工扩产后开工率不到40%,单体年产量只有2.5 万吨。
有机硅单体生产的技术难题在于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包括二甲选择性),以及如何扩大单套装置的规模。国外先进有机硅单体生产商的二甲选择性一般为88%-92%,目前国内有机硅企业的二甲选择性提高很快:1982年只有60%左右,2002年达到75%-80%,现在提高到82%以上,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大大缩小。
国外有机硅大公司的有机硅单体单套规模一般在5-10万吨/年以上,最大的单体单套装置20万吨/年,国内的有机硅单体规模发展迅速。星新材料(600299)的星火化工厂已建成了5万吨/年规模装置,2006年下半年将投产10万吨/年的单体装置。新安股份(600596)的单套装置生产能力也已超过5万吨/年,也计划在2007年建成10万吨/年的单体装置。
2005年国内有机硅单体年产能为23.8万吨。7个在建、拟建项目新增年产能93.5万吨。但是由于 行业 的技术壁垒较高,而且江浙3家拟投资主体企业技术来源及工业化能力不成熟,新项目何时成功尚待观察。再加上国家给予有机硅单体生产以反倾销保护,意味两个外资项目审批要拖延。这就意味着未来一两年内,国内产能难以大量增加。
目前国内单体生产 研究 的重点在于:提高粗硅烷中二甲基二氯硅烷含量(即二甲选择性,国外能做到90%以上,新安股份达到85%以上,星新材料为82%),提高流化床反应时间(国外45天,国内30天左右),降低能耗、物耗,合理利用粗硅烷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达到综合效益最大。
有机硅材料品种繁多,单个品种生产量少,应用面广,下游客户分散,性能优越,应用尚需不断开发,技术服务性特别强。最明显的是下游客户分散,就算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企业道康宁(Dowcorning),也没有一个客户的单一采购量超过道康宁销售收入的3%。由于这些特征,有机硅材料品种开发和销售主要体现企业服务客户的能力,以及拓展市场、创造新需求的技术实力。
阶段 | 名称 | 内容 |
---|---|---|
第一阶段 | 有机硅原料商业化(1943-1960) | 在这一时期里,传统的硅氧烷、二甲基聚合物、弹性体和简单的甲基、苯基树脂被大量开发 |
第二阶段 | 改性原料带来爆炸式发展(1960-1980) | 应用爆炸式的增长受益于改性有机硅材料开发,主要指氟硅氧烷、硅聚醚表面活性剂和带有无机官能团硅烷的开发 |
第三阶段 | 技术服务引导生产(1980-2000) | 原料、组分、系统经常被看作是独立、连续的层次。但是这种在有机硅产品开发中,大量的商业用途和交叉应用为有机硅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四阶段 | 先进技术与有机硅融合(2000-至今) | 科学的发展让人们看到更为广阔的商业应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