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ADC发泡剂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可行性报告范文)

    可研报告2018-09-25 17:00:04来源: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ADC发泡剂产品的主要原料为氯、碱、尿素、硫酸。因此上游 行业 以氯碱 行业 作为上游展开 分析 。

    1、产业发展现状

    氯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材料 行业 ,其碱、氯、酸等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电解工业盐水制成烧碱、盐酸、氯气、氢气,氯气进一步制成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多种耗氯产品,目前我国能够生产200多种耗氯产品,主要品种70多个。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迄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到本世纪初的近十年间,是国内氯碱工业规模和实力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特别是2003年后,在国内经济环境利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聚氯乙烯反倾销案的胜诉,国内氯碱 行业 两大主要产品聚氯乙烯和烧碱的产能和产量增长迅速,并双双在2005年跻身世界首位,成为了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氯碱 行业 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2001-2008全国聚氯乙烯、烧碱产能产量   单位:万吨

    与此同时,在氯碱工业整体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国内包括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氯乙酸、氯化石蜡等在内的多种耗氯产品在产业规模和质量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很多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规模也已位居世界前列甚至首位。


    2003、2008年部分主要耗氯产品产能规模对比   单位:万吨

    随着产能和产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从一个曾经部分产品(如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等)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全球氯碱 行业 主要产品的重要货源供应地,中国国内氯碱 行业 企业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氯碱 行业 主要产品的市场运作当中。

    可以说,正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当中的高速发展,才奠定了中国氯碱工业在全球氯碱 行业 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国内氯碱工业发展由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全面转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 行业 发展特点

    1)规模化与资源导向的生产重心西移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聚氯乙烯企业的平均产能规模已经超过15万吨/年,烧碱企业的平均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万吨/年,相比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不足5万吨/年的聚氯乙烯和烧碱企业平均产能规模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特别是最近几年,广大中西部地区企业依托丰富的煤电等资源优势,新建了一批产能在20-3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PVC+烧碱”的配套氯碱项目,大大提升了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规模和实力。中国氯碱网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西北五省区、西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聚氯乙烯、烧碱的加总产能已经分别占到了全国聚氯乙烯和烧碱产能总量的30%以上和20%左右。如加上近年来氯碱工业同样发展迅速的山西(烧碱产能94.5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86.5万吨/年)、河南(烧碱产能174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123万吨/年)等中部省份,则我国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产能规模占全国氯碱工业产能规模的比例数字还将有进一步的明显提升。


    近期西部地区部分典型新、扩建大型氯碱项目

    2) 行业 资源重组

    当前,中国国内氯碱产业的经营模式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原料采购→基础产品生产→直接销售”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囊括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服务领域在内的综合性的市场竞争能力。造成这种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缺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氯碱 行业 产业集中度过低。在面临严峻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对高度分散的氯碱产业的市场和 行业 资源经行整合,增强国内氯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氯碱 行业 内已经出现了资源优势型企业沿产业链纵向整合(中国盐业总公司对安徽氯碱、株洲化工的重组)、市场优势型企业向上游生产领域延伸(中化集团对巨化股份、江山农药和内蒙三联的重组)、规模优势型中央企业横向整合(中国化工集团对沈阳化工、新疆中泰等十余家企业的重组),以及地方性优势企业强强联手(平煤集团与神马集团联手)等多种多样的 行业 资源重组和整合方式。

    在 行业 、市场资源集中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内氯碱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催生国内大型氯碱化工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 行业 为平台,逐步培育涵盖原料供应、初级产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大宗氯碱化工产品物流,以及成熟的全球市场营销渠道等环节在内的完善的氯碱化工产业经营模式,并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与抵御全球性市场风险的能力。

    3)产品结构与“碱氯平衡”

    2003年以来,“聚氯乙烯+烧碱”的配套扩张模式,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对聚氯乙烯等化学建材原料强劲需求的支撑下,得以在 行业 内大面积铺开,特别是在煤电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这一发展模式更是极为常见。在这种扩张模式的推动下,国内氯碱 行业 、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均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然而随着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聚氯乙烯市场急剧转冷,导致国内大量与聚氯乙烯配套的电解装置无法正常开工。几年来被广泛采用的“聚氯乙烯+烧碱”的扩张模式终于与“碱氯平衡”这一全球氯碱 行业 的永恒命题遭遇,这对国内产业界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已经形成的发展成果均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可以说,正是2008年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触发了这一中国氯碱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并直接威胁到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存。

    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关乎业内企业,乃至整个中国氯碱工业谋求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性命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一大批平时不为氯碱企业关注的耗氯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内氯碱企业的视线,未来几年中,国内氯碱工业下游耗氯产品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之一。

    第二节 下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塑料

    1)塑料制品产量快速增长

    2006年我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增长均超过了20%,其中产量为2801.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65%;总产值同比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96%,利润总额增幅达30.36%。塑料制品业的总产值和出口额目前已分列我国轻工 行业 的第三位和第五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塑料制品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3302.3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86%,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2008年中国塑料制品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近1.63万个,累计完成产量达到3,713.79万吨,总产值(现价)9,63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2.46%和20.86%,其中产值占轻工 行业 10.26%,排名第三。


    2005-2008年我国塑料制品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及增幅统计表  单位:万吨

    2)产量地区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

    我国塑料制品 行业 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生产地区基本上都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007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四省塑料制品产量合计为2163.4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产量总计的65.5%。浙江塑料制品产量达766.12万吨,首次超过广东居第一位;广东省塑料制品产量为754.45万吨,继续保持塑料制品大省的地位;山东省的产量达到315.5万吨,同比增长高达31.49%,仅比江苏省塑料制品产量低12万吨,居第四位。增幅最大的是广西,增长高达52.17%;贵州省的产量增长也高达50.72%,是增长最快的两个省份。


    2007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地区分布图

    3)塑料机械产能居世界首位,但仍未摆脱廉价困境,塑料模具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机械进口国和重要的出口国。我国塑料机械已形成2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近一半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2007年中国塑料机械设备产量为73.69万吨,比上年同比增长26.29%。

    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区域性、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出口年均增长40%,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了一半以上,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塑料机械产品销量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但销售额仅占20%;2006年我国塑料机械出口量是进口量的1.4倍,进口量持续下降,但出口额仅为进口额的41%,进出口平均价差达5.4万美元/台。表明我国塑料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价格也比较低廉。

    4)合成树脂产销量增长迅速。

    2000年-2005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11.8%,约为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3倍。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已达3073.55万吨,同比增长18.54%;进口量1896.92万吨,同比增长5.04%;出口量382.37万吨,同比增长52.70%;表观消费量4578.04万吨,同比增长12.09%。

    值得关注的是聚烯烃表观消费量达2156.5万吨,聚烯烃占合成树脂的半壁江山已成定局。其中PP的产量为712.7万吨,超过PE,PE、PP的表观消费量均超1000万吨,特别是PP的消费增长达15.84%,与2006年的6.4%相比增幅近10个百分点。

    2、橡胶

    1)发展概况

    橡胶 行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 行业 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十分广阔。

    近几年来,橡胶 行业 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 行业 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 行业 则飞速发展,但同时,橡胶 行业 也还存在环境、资源、灾害、创新等问题。

    2004年,全国天然橡胶种植总面积69.62万公顷,开割面积45.19万公顷,干胶产量57.33万吨。其中农垦橡胶种植面积41.1万公顷,民营28.52万公顷,分别占全国橡胶总面积的59.03%和40.97%。

    2005年,海南遭遇50年罕见的干旱和百年不遇的台风灾害,天然橡胶生产遭受重创。为挖掘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加工的发展潜力,增加自给,中国橡胶 行业 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认真贯彻国家安全、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方针,并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橡胶助剂 行业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绿色环保型助剂大幅增长,防老剂优良品种产量比例已达80%,促进剂达50%,有毒、有害、高致癌的NOBS生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废橡胶综合利用率达65%以上,再生胶及胶粉后加工利用领域扩大。

    2006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发布《中国橡胶工业“十一五”科学发展 规划 意见》及橡胶 行业 “十一五”实施名牌战略 规划 意见。这是首次由协会组织制订的 行业 规划 。 规划 表明,橡胶工业“十一五”期间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全 行业 要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的强国。

    2007年,中国合成橡胶总产能达到205万吨/年。随着茂名石化公司热塑性丁苯橡胶(SBS)装置的扩能改造,台湾长荣公司在广东惠洲的10万吨/年SBS新建装置以及兰州石化公司10万吨/年丁苯橡胶(SBR)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截至2008年5月,中国合成橡胶总产能达到238万吨/年,其中SBR、聚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以及SBS等7大品种的总产能为188.75万吨/年,约占总能力的79.3%。其中,中国石化产能为93万吨/年,约占39.1%;中国石油50.95万吨/年,约占21.4%。燕山石化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厂家,产能27万吨/年,其次是高桥石化公司,产能22万吨/年。今后几年,吉林石化公司、北京燕山公司、山西化工集团(合资)、大庆石化公司以及独山子石化公司等多套新建合成橡胶装置将陆续投产,预计到2012年,中国合成橡胶总产能将超过350万吨/年。

    随着产能不断增加,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也不断增加。2001年,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及其他合成橡胶)产量只有104.55万吨,2007年增加到222万吨,其中7大主要品种产量为163.3万吨。产量最大的品种依次为SBR、聚丁二烯橡胶和SBS,这3种产品的产量合计达到148.4万吨,约占7大主要胶种总产量的90.9%。

    2)进出口状况

    由于中国合成橡胶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7年,中国合成橡胶进口141.4万吨,其中7大主要胶种进口104.6万吨。进口主要来自周边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是最大的来源国,其次是台湾。虽然来自韩国、台湾和俄罗斯的进口量较多,但产品多为价格较低的通用SBR、聚丁二烯橡胶和SBS。价值较高的非通用胶品种,如丁基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西欧地区。

    中国合成橡胶主要以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其中进料加工贸易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7.5%,来料加工贸易量约占13.5%,一般贸易方式占36.1%,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主要来自俄罗斯)约占4%。

    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合成橡胶也有少量出口,2007年出口8.1万吨,同比增长约2.5%。


    2006——2008年天然橡胶进口量走势图

    3)发展前景

    近年来,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轮胎工业和橡胶制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合成橡胶消费量也随之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达到306.8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合成橡胶消费国家。2007年表观消费量达到355.21万吨,同比增长约15.8%。

    中国合成橡胶主要消费领域是轮胎和制鞋工业,两者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5%,其中轮胎工业占40%。2007年,中国共生产轮胎外胎约5.6亿条(含摩托车产量),其中子午线轮胎约2.5亿条。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加速SBR、聚丁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等需求量的增加。

    中国也是世界制鞋基地,2007年胶鞋产量达1.95亿双。胶鞋产量的增长将拉动主要用于制鞋业的SBS和SBR等的需求。其他橡胶制品,如密封条、胶管、胶带、输送带等的增长也将带动乙丙橡胶、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等的消费增长。另外,一些特种合成橡胶,如丙烯酸酯橡胶等也会因为橡胶制品的高性能化和专用化进程加快而得到发展。

    预计到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总需求量将达到约410万~430万吨,2015年达到约510万~530万吨,发展前景广阔。

    4)产业结构调整

    今后,中国合成橡胶企业还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主要橡胶品种国产化产品占有率。发展国内急需的稀缺品种,如卤化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乙丙橡胶、溶聚丁苯橡胶、低顺式丁二烯橡胶及一些特种合成橡胶,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产品质量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满足用户要求。此外,还要加快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快生产技术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向多品种、经济规模化方向发展,并重视环保安全,推广节能先进技术。另外,还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合成橡胶生产企业还应利用国内丰富的碳戊资源,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设异戊橡胶生产装置,以减少对天然橡胶的进口依赖度。在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加大多品种、多牌号、专用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与下游用户合作开发,使开发出的产品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特别是下游用户企业建立协作联盟,优势互补,合作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努力开创双赢共存、齐步发展的新格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