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凉果的简介
凉果是指将各种瓜果经腌制、糖(蜜)熬煮式浸渍、干燥后制成的产品,始于唐宋的广式凉果产业,已逾千载。最初的诞生原因是农民为了将一些粮食如鲜果子或蔬菜存起作为储备粮。广式凉果取材于潮州盛产的瓜果,瓜果经腌制、糖(蜜)熬煮式浸渍、干燥,制成后“留原瓜之味而更甜香,保原果之形而更精美”(可行性 研究 报告)。
第二节 凉果的制备工艺
凉果的制法视乎不同的生果而异,通常分为干制与湿制两种。
干制:把原料洗净后,一部份果实如榄和梅等用木槌把其拍至出现裂缝(主要让其腌制时容易入味)。然后,用盐把它们腌制一段长时间,便把其晒干,再漂水将过量的盐份除去,跟着再加进一些糖和其它腌料,再次把其晒干,最后便把制好的凉果放进缸或樽中存放。如:杨桃、梅.
湿制:首先把原料洗净,便用盐将其「打皮」,再用盐水搅拌及漂水,加上糖(使其先入味),晒干,最后便用糖水把其浸着。如 : 苏仁稔.
这些凉果其储存期约有一至二年之久。但必须把它们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免受太阳的直接照射。
而那些果子除可制成凉果外,还可以制成酱油。如梅子可制成酸梅酱、柠檬可制成柠檬酱等。
第三节 凉果 行业 现状
凉果加工、皮具和不锈钢产业是新兴的传统产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与皮具业和不锈钢产业相比,凉果产业的发展之路较为波折。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凉果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以“新兴话梅”为代表的“新兴凉果”家喻户晓,多个产品荣获国家级奖、中国博览会金奖。“新兴话梅”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地方标准获批通过,更是将“新兴凉果”知名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与此相对的是,“新兴话梅”虽获此殊荣,但新兴的青梅产量却在下降,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品牌”去提升话梅产品的附加值面临进退失据的局面。一方面,“新兴话梅”规定原材料必须为新兴辖区内种植的青梅;另一方面,新兴辖区内的青梅种植分散,收购价格低,果农种植热情不高,青梅产量日渐萎缩。
不但如此,近年来,新兴凉果加工业受制于企业布局分散、青梅产量下降、环保政策法规等因素,发展“捉襟见肘”。新兴凉果产业亟须找到一条出路,实现转型升级。近日,南方日报新兴视窗记者探访新兴凉果 行业 商会和相关凉果加工企业,了解凉果产业现状,探寻“突围之路”。
第四节 凉果 行业 前景
直面寒冬 ,凉果 行业 要迎来春天或许只有转型升级。当前,凉果产业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危与机并存,借助地理保护、品牌战略、“旅游+”战略、“互联网+”战略和三产融合等契机,凉果产业前景依然明朗。
新兴话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产品附加值将提高20%—30%。同时,还能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保护品牌声誉,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兴话梅”出台后,将有利于“新兴话梅”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点带面, 行业 内部实施品牌战略,也将提高凉果产品的附加值。